- NEWS
- 物聯網資訊
浙江慈溪智慧農業種植技術發展迅猛
來源: 發布時間:2018-12-27 點擊量:2884
浙江慈溪智慧農業種植技術發展迅猛
江北區慈鎮果蔬盆景特色農業為什么能成功,不僅僅是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更是現代農業發展的作用。慈鎮的特色農業成功的條件之一就是智慧農業。
我國浙江省在智慧農業種植技術的支持下特色農業的發展迅猛。近日,江北區慈城鎮又傳來了一個好消息:慈城成功通過省級盆景、果蔬特色農業強鎮創建驗收,成為我省首批特色農業強鎮之一。為什么慈城能獲得這個重量十足的新身份呢?這就要從慈城的農業說起了。慈城鎮,歷來農業資源豐富,農業基礎性生產條件也十分扎實。自從啟動省級特色農業強鎮建設以來,通過以“一產多融發展”為主線,圍繞“主導產業強、生態環境美、農耕文化深、農旅融合緊”的發展目標、慈城鎮大力發展的鄉村旅游、觀光農業、農耕體驗,以及生態農業等農業支柱產業已經初見成效。
那么物聯網技術運用就是解決農業目前問題的關鍵。那么,什么是農業物聯網?
石家莊圣啟科技有限公司簡單概括說,農業物聯網具有幾個關鍵的層面:前端生產利用信息的采集、信息的傳輸、信息的處理與應用。利用傳感器采集土壤、氣象、病蟲害、農事操作等生產過程中信息,將信息傳輸到云平臺,通過云平臺進行加工,為生產管理、質量追溯、農技服務等提供數據支撐是物聯網技術在農業中的主要應用。物聯網技術已被應用到農業的諸多領域,包括農業環境監測、溫室控制、節水灌溉、氣象監測、產品安全與溯源、設備智能診斷管理等方方面面。
浙江省江北區慈鎮省級盆景、果蔬特色農業發展證實了智慧農業將是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江北區慈鎮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大力引進智慧農業種植技術,取得不錯的效果。
江北區老科協農專委課題組成員走訪位于慈城鎮新華村的阿東水果專業合作社了解智慧農業實施情況。 自2015年以來,阿東水果專業合作社就在江北區科學技術局和科學技術協會的指導下,積極實施智慧農業標準化建設。合作社投資150余萬元,引進了智慧農業物聯網平臺,通過平臺對大棚溫濕度進行監控,以監控數據為依據,對大棚內葡萄種植進行精細化管理。目前,定向設置在大棚土壤內的傳感器能實時傳輸土壤的溫濕度信息到平臺,配套使用的水肥一體化設施可以針對每一株葡萄作物的需求進行精準滴灌。同時,利用物聯網技術,農戶可以通過手機上的云平臺遠程觀察控制每一個大棚葡萄的生長、修整、施肥、采摘等情況。每個大棚是否缺水了、缺肥了,在手機屏幕上點一點,一看就知道,極大地節省了人力和物力,節約了生產成本。 這一操作模式近日已通過市級智慧農業標準化驗收。
智慧農業改變了在傳統的以經驗管理為主要模式的種植管理中,施肥、噴藥、灌溉等由于經驗不同,不同的種植人員會出現不同的種植結果,同時造成水資源浪費,過量施肥噴藥等情況。隨著規模化種植的不斷推廣,行業情形的不斷變更,傳統的經驗管理不能適應規模化的生產作業模式,科學的先進管理方式必將取而代之。
應用物聯網技術可以采集動植物信息,時時掌握動植物動態。傳感器在農業生產中將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施肥、噴藥、灌溉等環節,都需要傳感器的數據采集,通過對所種植產品的土壤、害蟲、濕度等的數據來判斷何時施肥、何時噴藥、何時灌溉以及所需份量,從而避免傳統經驗式管理的資源浪費和對環境的破壞。系統還可以進行臨界條件的提示和提醒。傳感器所收集的信息-空氣溫度、濕度、土壤水分等接近或超出了作物生長值時,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平臺通過手機短信等方式及時提醒種植者,種植者可以根據提醒及時采取相應行動,保障作物生長環境。
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總的思路和措施是: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育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素質、效益和競爭力。智慧農業將引領我國農業邁進下一個農業新時代。